热线电话:0353-2296073
欢迎来到流动党员之家!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空中课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第四章“四个全面”擘宏图

来源:流动党员之家 时间:2021-05-13 作者:流动党员之家 浏览量:

第四章

四个全面破红图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布局

二十四

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的新的一大步?

在陕西延安有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习近平总书记青少年时期曾来到这里插队度过了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动情的回忆那时候,他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他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但是这个心愿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如今。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村民们拥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更不成问题了。小村庄的大变化反映了我们党带领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进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动缩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第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小康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大梦想,一头连着每个家庭每个中国人的小日子。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这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我们党使用小康这个概念来确立我们的发展目标。

既符合我国发展实际,也容易得到最广大人民理解和支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明确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16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18大进一步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的标准不断提升,内涵不断拓展,要求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汇集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如期完成这一战略任务。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实现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的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千百年来的夙愿。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民族。建立一个安定富足的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希冀和期盼。然而,在落后的农耕文明时代,小康对于广大百姓只是净花水月。近代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的腐朽统治。小康更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定扛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大旗。

为人民过上小康生活而接续奋斗。党的18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带领全国人民奋力冲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即将如期实现。实现这一目标,履行了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变成现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表明我国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今天,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正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仅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体现在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跃升上。更体现在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上。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这三一响是城市家庭渴望拥有的四大件。改革开放后,彩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取代三转响,成为新的四大件。进入新时代,新老四大早已成为历史。40大件也说不完中国人今天的美好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效卓著,得到全体人民的认可,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必将。经得起历史检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关键一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是我们党始终肩负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小康梦是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没有全面小康的实现,民族复兴就无从谈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着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圆满完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让中国人民普遍过上比较宽裕的生活,大大提升了人类社会整体发展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9年,共有70个国家和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包括中国14亿人口在内,总数约为28亿人。正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懈努力。使得世界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的人口数量翻了将近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显著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解决贫困问题实现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辉煌历史照亮未来,复兴宏图催人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

必须诚实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是恢弘壮丽的新征程,又是任重道远的新征程。我们要风雨无阻,不懈奋斗,创造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二十五

如何理解打赢脱贫攻坚战,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20201123日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不平凡的日子。我国最后九个贫困县宣布摘帽。至此,经过八年的持续奋斗。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现行标准下,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区域性整体贫困彻底解决,一步千年梦,圆今朝。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伟业。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消除贫困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在历史上,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为摆脱贫困做出过不懈努力。但始终没有改变贫困的命运,即便一些封建盛也仍然是饥饿的盛。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确立了为劳苦人民谋幸福的目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1982年开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行动。1986年确立开发式扶贫方针。1994年以来,先后实施国家87扶贫攻坚计划。和两个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等扶贫开发力度之大,所罕见。以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衡量。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末的7.7亿人。减少到2012年末的9899万人。

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末的97.5%。下降到2012年末的10.2%。我国扶贫开发取得重大成就。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经过长期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让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我们党成立100年时,如果还没有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那党的宗旨怎么体现?我们的承诺怎么兑现呢?党的18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里政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巩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史上,首次整体消除了绝对贫困现象。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人类减贫事业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从减贫规模看,我国是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

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8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的70%以上,超过欧洲国家的人口总和。从减贫速度看,我国仅仅用短短几十年时间,就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提前十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继续走在全球减贫事业前列。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这一伟大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也足以向世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前,全球仍然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对很多家庭而言,拥有温暖住房,充足食物稳定工作还是一种奢望。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实现全球减贫目标任重道远。中国一直是世界简评世界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在长期实践探索中,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简评之路。这条道路凝结着中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独特智慧和制度成果。为国际减贫治理特别是推动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摆脱贫困的进程提供了借鉴。比如,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一套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精准识别机制。对国际减贫方法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强调发挥脱贫主体的能动性。志智双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为国际贫困治理理论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等等。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高度评价道。中国的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贫困之兵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兴奋斗的起点。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我们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反贫现象。要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保障好群众的基本生活,着力缩小收入差距。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十六

如何理解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

100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一个短暂的片段。然而,对一个古老民族而言。却是一趟由衰转胜,奋起复兴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党的19大提出再从19大到20大这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尝试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站在接续历史的更高起点上,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这一跨越标志着中华民族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之后。踏上朝着更加宏伟目标奋进的新征程,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回望历史,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使中,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近代以来,在外国列强入侵和封建腐朽统治下。

我国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幅落后于时代,中华民族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国共产党建立百年来,团协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1964年,周恩来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目标。由于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当时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完全展开。尽管如此,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即到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业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从80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的,聚精会神的搞四个现代化建设。从那以后,我们党在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重点聚焦和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问题。进入21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我们党明确提出导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汇集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党的18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党的19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做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195中全会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进一步明晰了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14个五年规划,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四个现代化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虎四海。我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体现了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使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既要把握实践发展的连续性,又要把握时代发展的阶段性。既要抓住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新机遇。又要准备迎接一系列新挑战,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征程。我们即将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迈出新的步伐。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团结一心,接续奋斗。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军。不断创造更值得骄傲的新的伟大胜利。

二十七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

新中国长立初期,我国一如洗,百废待兴。毛泽东同志感叹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而今,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天宫,蛟龙,天眼,墨子,北斗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天翻地覆慨而康。新中国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成功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中国现代化,是在中国这块古老而又崭新的大地上的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现代化来源于对中国历史的整体性思考。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华民族曾长期在世界民族之林处于发展前列。但近代以来。由于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的发展大幅落后于时代。亡国灭种的危机,推动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继续奋斗。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在一定意义上都是实现现代化的尝试和探索。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就把实现现代化。

作为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1945年,党的七大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当时流行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说法。代表着老百姓对现代化生活的朴素认识。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根据新的实际和历史经验,确立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并提出到21世纪中基本实现现代化。在新时代,围绕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系统谋划了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有力指导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今天。我们已经自信满满的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中国是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独具特色,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建立在对外殖民,血腥掠夺。对内残酷剥削人民的原始积累基础上的。马克思曾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据统计,15世纪末开始,西方殖民者在300多年间。

仅从中南美洲就抢走了250万公斤黄金,1亿公斤白银。英国的圈地运动,美国的西进运动以及罪恶的奴隶贸易等。都标注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原罪。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搞现代化搞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是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目标和方向。具有许多重要特征。中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置四海而基准的现代化标准。现代化不是单选题。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在世界历史的坐标上。中国现代化,是后发国家的现代化,西方发达国家发展是一个串联式的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200多年时间。中国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200年找回来。就不可能沿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发展过程一步一趋。

必须发挥后发优势,立足中国实际,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现代化。我国发展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我国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在发展的很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的全速奔跑在现代化的赛道上。从现代化的迟到国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增长级最大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实验室。中国是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让想发展,要发展的国家看到的,坚持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可行的。中国是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昭示世人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只要找准正确方向,迟而不息,走好自己的路,就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中国是现代化,是超大规模的现代化。将深刻改变世界面貌,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作出前所未有的贡献。迄今为止,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约为十亿。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也不过3亿多人,不及中国14亿人口的1/4。中国国土面积广袤,人口规模巨大,地区差异悬殊。在这样超大规模的国家实现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和世界性的难题。中国实现现代化将创造人类历史的奇迹,是世界现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其影响将是世界性的。无边光景,一时新。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中国现代化,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展望未来。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屹立在世界东方。这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大变革的世界意义将更加充分彰显出来。深刻影响人类历史的进程,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十八

如何理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1793年,英国特使马格尔尼一行来到中国,为乾隆皇帝贺寿。送上蒸汽机,铜,西洋船模型等各种礼物。遗憾的是。清朝统治者只将这些工业革命成果视为供品收藏用来赏玩。当英国工业革命磅礴兴起之时。清朝统治者仍在做着悠悠天朝梦,固步自封,错过了得的发展机遇。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能否在历史关键节点判断准,利用好战略机遇?将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抓住了机遇,就能赢得战略主动,乘势而上事业迎来大发展。抓不住或者措施,机遇。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逐渐落后,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党的16大作出的重大判断。20年来,我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从不足十万亿元到突破一百万亿元。从世界第七位跃升至第二位。20年过去了。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

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盛行。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还存在许多短板弱项。在当前诸多矛盾交织叠加,风险挑战显著增多。发展环境之复杂,前所未有的情况下。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在全面分析形式和任务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外部环境看,做出这一基本判断有着重要依据。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主题,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大国之间发生战争,不仅大国自己承担不了,对世界也是灾难性的。必将遭到全世界人民反对。解决各种世界性难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我国拥有解决国际减贫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地区热点问题等世界性难题的强大能力和资源作用不可替代。经济全球化虽然遭遇逆流,但不可逆转。求合作谋发展仍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在其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比如,5G,北斗导航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我国市场的吸纳能力,消化能力独一无二国际社会普遍愿与我国共享发展机遇。在世界银行发布的二零二零营商环境报告中,中国位列第31。两年内提升了47位,成为营商环境改善最为显著的主要经济体。

2020年,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我国实际使用外资人高达999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虽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但仍总体于我有利时与在我们一边。从我国发展看,做出这一基本判断有着坚实基础。我们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有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丰富的人才资源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活力。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201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分之58.6%由以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有利于促进效率和公平有机统一不断实现共同富裕。雄厚的物质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本,广阔的市场空间,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显著的制度优势。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坚实基础。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过去我们是顺势而上,机遇比较好把握。现在要顶风而上,把握机遇的难度就不一样了。

过去大环境相对平稳,风险挑战比较容易看清楚。现在世界形势动荡复杂,地缘政治挑战风高浪。暗礁和流又多,对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我们发展水平低,同别人的互补性就多一些。现在我们发展水平提高了,同别人的竞争性就多起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的判断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要想抓住和用好机遇,就要准备迎接和战胜挑战。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创造机遇,化危为机,转危为安。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爆发时情况多么危急,压力多么巨大。现在我们不仅没有被疫情击倒,反而成为全球抗议的典范。我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更快越深。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我们要深刻认识当前机遇和挑战的新变化。坚定不移,抓机遇应变局,努力在危机中预先机,与变局中开新局。要增强机遇意识,调动和运用好国内外形势变化带来的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抢占未来发展至高点。增强风险意识,准确实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不断前进。

二十九

为什么说党11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党的18届三中全会也是化时代的

197810月。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乘坐从东京到京都的新干线列车触动很大。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这112月,党的11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改革开放大幕。迈出追赶时代的历史步伐。201311月。党的18届三中全会召开,吹响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开创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国复兴号动车组研发项目启动。如今,中国血统的复兴号高达350公里的时速在中华大地上疾驰穿梭。中国速度让全世界为之惊叹。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从实行改革开放到全面深化改革。历史见证沧桑巨变。党的11届三中全会是时代的,党的18届三中全会也是时代的。党11届三中全会是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我国由于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在党和国家面临和却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同志振聋发聩 分享到:

晋ICP备20003959号 地址:阳泉市李荫路50号 EMAIL:a2296072@163.com

版权所有:阳泉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